CONTENT EXTRACTION vs. WELLS FARGO BANK案:浅析商业方法专利的适格性标准
TiPLab 盖世小卷毛
2019-08-07

美国从98年的道富案后确定了商业方法的适格性,而我国则是从04年开始提出了对商业方法的审查政策。目前,我国对于商业方法的审查标准仍在探索中,本文将结合美国司法实践案例探讨商业方法专利的适格性在美国的现行审查标准。

商业方法专利的应运而生

专利法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推动发明创造的应用,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专利法第一条就做出了这样的定义。也正如美国前总统林肯所说,“the patent system added the fuel of interest to the fire of genius, in the discovery and production of new and useful things”。专利法对专利保护的内容给予专利权人一定期限的独占和垄断权利,以公开换取保护,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然而,过去专利制度对商业方法专利的长期否定,造成了发明人通常采取诸如商业秘密等方式保护自己的权利,导致商业方法相关的技术文献缺乏,不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因此,对于涉及商业方法的专利,美国从1998年的State Street Bank & Trust Co. v. 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Inc案后开始推翻了先前确立的“商业方法除外原则”,确定了商业方法的适格性。而我国则是从2004年10月开始,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对商业方法的审查政策,并在2017年修改的审查指南中进一步提出包含技术特征的商业方法类专利不会被专利法第二条第二款与专利法第二十五条排除。但由于我国对技术要素的审查并没有做出更细致的规定,因此在具体实践中,我国对于商业方法类专利申请的具体审查标准与尺度仍然在探索之中。

商业方法专利的定义

在美国,商业方法专利主要被涵盖在专利分类705项下,705分类专利项下主要包括了“用于商业运作、行政、企业管理或财务资料报表的产生、用来决定货物和服务费用的资料处理和运算操作所对应的方法。” 2004年10月,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规则(试行)》中规定:“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是指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完成商业方法为主题的发明专利申请。商业方法相关发明专利申请是一种特殊性质的专利申请,既具有涉及计算机程序的共性,又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与商业活动和事务结合所带来的特殊性。”

可见,其中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纯粹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上。对此,美国持相对开放的态度,至少在法律上未将纯粹商业方法发明排除在外;而我国则认为商业方法必须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结合

正是由于各国的专利法中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这就使得商业方法专利在不同国家的申请过程中会遭遇不同的考验,正如我们之前在《ChargePoint vs SemaConnect案:涉及商业模式的专利申请在不同国家的实践》中所讨论的,同一申请在不同国家中可能会分别遇到适格性和创造性的质疑。本文将结合美国司法实践中的案例探讨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问题在美国的现行审查标准。

CONTENT EXTRACTION vs. WELLS FARGO BANK案

案件背景

Content Extraction and Transmission LLC(以下简称CET)是专利号为US 5,258,855(以下简称’855)、US 5,369,508 (以下简称’508)、US 5,625,465(以下简称’465)以及US 5,768,416 (以下简称’416)的专利权人。其中,’508、’465、以及’416专利是’855专利的延续申请。

该四项专利说明书的内容均相同,权项要求保护的内容也非常相似,主要关于下述方法: (1)通过一自动数字化单元(例如扫描仪设备)从一硬拷贝文档中提取数据;(2)从提取的数据中识别特定的信息;(3)将信息存储在存储介质中。

其中,“硬拷贝”是指在信息处理中被定义为物理对象形式的永久再现或复制,适用于人们直接使用的任何媒体的显示或传输数据。硬拷贝的示例包括电传打印页面,连续打印的磁带,计算机打印输出和无线电照片打印。

’855专利的claim 1:

A method of processing information from a diversity of types of hard copy documents, said method comprising the steps of:

(a)receiving output representing a diversity of types of hard copy documents from an automated digitizing unit and storing information from said diversity of types of hard copy documents into a memory, said information not fixed from one document to the next, said receiving step not preceded by scanning, via said automated digitizing unit, of a separate document containing format requirements;

(b)recognizing portions of said hard copy documents corresponding to a first data field; and

(c)storing information from said portions of said hard copy documents corresponding to said first data field into memory locations for said first data field.

’416专利的claim 1:

A method of inputting information from a diversity of hard copy documents to a computer,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steps (a), (b), and (c):

(a)inputting information from a hard copy document according to an interactive mode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ubsteps

(a)(1)scanning a hard copy document and displaying a digitized image of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hard copy document on a display;

(a)(2)interactively receiving instructions from a user for identifying information on said digitized image and converting at least said identified information to converted text data corresponding to at least one field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an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a)(3)transferring said converted text data to said field of information;

(b)creating a template to enable transfer of converted text data corresponding to at least one field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an application program according to an interactive template creation mode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ubsteps

(b)(1)scanning a hard copy document and displaying an image of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hard copy document on a display;

(b)(2)interactively receiving instructions from a user to create a template which identifies at least one location on said image as containing information to be converted to text data corresponding to a field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an application program; and

(b)(3)storing said template;

(c)inputting information from a hard copy document according to an automatic mode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ubsteps

(c)(1)scanning a hard copy document to generate document information; and

(c)(2)matching at least a portion of said document information with a template created to transfer converted text data to at least one field of information required by an application program.

案情分析

地区法院的判决过程

CET在2012年4月和11月分别起诉了WELLS FARGO BANK, N.A. (以下简称Wells Fargo) 、 The 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PNC Bank, N.A. (以下共同简称为PNC)在ATM上使用的支票存款软件侵犯了其专利权。随后,Wells Fargo及PNC的ATM制造商Diebold于2012年12月发起一确认之诉,认为其生产的ATM未侵犯CET的专利权,且CET的专利是无效的。地区法院基于CET、Wells Fargo、PNC、Diebold之间的联系,将这些案件合并审理。

PNC以不符合美国专利法第101条为由,对CET的涉案专利进行全部无效,并集中对’416及’855的权利要求1进行了争辩,认为只有这两条权项“具有代表性”,而其他的权项除了格式及措辞之外并无其他变化。在CET的抗辩中,始终在捍卫其“具有代表性”的两条权项,而没有对这两条权项是否“具有代表性”进行反驳。

地区法院认同CET的涉案专利不符合美国专利法第101条关于适格性的规定,因而批准了PNC的申请,判定CET的涉案专利无效,并驳回CET对Wells Fargo及PNC的上诉。CET不服地区法院的判决,上诉至CAFC。

CAFC的审判过程

CAFC依据了Alice案和Mayo测试两步法来判断权利要求是否满足适格性要求。 首先,CAFC通过Mayo/Alice的第一步对权利要求进行判断,即:确定权利要求是否仅覆盖抽象概念(abstract idea)。 CAFC认为:1)采集数据 2)识别采集数据集中的某些数据 3)将识别的数据存储在内存中属于抽象概念。并且,数据的采集、识别及存储均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公知技术。同时,在银行也经常会产生查看支票、识别例如金额、账户号相关数据,以及识别户主,并存储信息在其记录中的操作。

尽管CET指出,人类思维无法生成并识别扫描设备输出的比特流,其权项实施的过程中同时需要计算机以及额外的机器(即扫描设备)来实现,不属于抽象概念。但是CAFC认为,在Alice案中,也藉由计算机以产生比特流,却仍然被视为抽象概念。与Alice案中通过计算机执行的步骤被视为“中间结算的概念”相类似地,在Dealertrack案中,涉案专利的权项也被认定为是“通过票据交换所处理信息”的概念。因此,CET的涉案专利权项也只是数据识别和储存的基本概念。

CAFC进一步通过Mayo/Alice的第二步对涉案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判断,即:确定权利要求是否包含“发明构思(inventive concept)”足以将这个抽象概念变成可授权的专利申请。CAFC认为,根据Mayo案,在一个由计算机执行相应步骤的发明中,为了使计算机在发明中的作用具有意义,其必须不仅仅是“被熟知的、常规的、(以及)过去为工业所知的常规活动”。(For the role of a computer in a computer implemented invention to be deemed meaningful in the context of this analysis, it must involve more than performance of “well-understood, routine, [and] conventional activities previously known to the industry.)并且,如果是仅记载了通用的计算机,并不足以将一个不具有适格性的抽象概念变成适格性的发明。

CAFC同意地区法院的观点,认为CET的专利中没有包含单独或结合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其权项满足专利条件。具体地说,通过扫描设备或其他电子设备从文档中识别数据相对于涉案专利均为公知技术,计算机将物理页面上的形状转换成字体的功能也是如此。CET这些专利的权项仅仅是记载了利用这些现有知的识别和处理技术来从一些特定的数据字段(例如金额、地址、日期等)中识别和存储数据。因此,在CET的这些专利中,是利用通用的扫描设备及计算机来执行被熟知的、常规的、(以及)过去为工业所知的常规活动,不具有创造性的构思。CET的主张最多是试图将使用扫描设备和计算机识别和存储硬拷贝文件中的信息的抽象概念限定在特定的技术环境中,但这种限定在此不足以使权项具备可专利性

CET进一步争辩应当逐一评价每一条权项的有效性,而不是将’416及’855的权利要求1作为代表。对此,CAFC支持地区法院的观点,认为没有必要对每一条权项进行单独评价。并且,CET在此前也从未质疑’416及’855的权利要求1的代表性。

CET还指出,其从属权利要求中还记载了其他步骤,例如:提取并检测特定的数据字段重复一些步骤,以及存储例如图像或文字的字段,这些步骤的存在可使权项具备可专利性。CAFC回应称,这些限定仅仅描述了通用的视觉特征识别技术,而CET也承认这是扫描技术的常规功能。因此,即使这些权项相对于主权项具有更窄的范围,依然不具有创造性构思以使一个抽象概念满足可专利性的标准

小结

通过本案可以看出,目前美国在判断商业方法适格性的问题上仍采用Mayo两步法。即:1)确定权利要求是否仅覆盖抽象概念;2)确定权利要求是否包含发明构思足以将这个抽象概念变成可授权的专利申请。本案中,地区法院和CAFC均认为本案的系争请求项指向抽象概念,并且没有增加新的发明构思。因此,系争请求项只是通过计算机和扫描设备执行了常规的活动,并不足以将该抽象概念转化为具有专利适格性的发明

从延伸案例看商业方法专利审查标准的演变史

事实上,USPTO对于商业方法专利实质条件的标准一直在变化,其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标准化建立、去标准化到再度严格的过程。

##商业方法除外原则 “商业方法除外”原则可追溯到1908年,当时联邦巡回上诉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在Hotel Security Checking Co. v. Lorraine Co.案的判决中以诉争专利不具备非显而易见性而宣布该专利无效,并指出单纯的商业方法不能被授予专利

从无到有

1998年,以 State Street Bank & Trust Co. V. 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Inc.案(简称道富案)为代表,美国法院正式废除了“商业方法除外”原则,确定了商业方法的可专利性。主审该案的Rich法官认为,“如果商业方法专利的权利要求能够产生有用的、有形的、具体的结果,那么其可以成为法定客体。” 而当时的历史条件导致商业方法专利文献缺乏,且USPTO缺乏具备审查商业方法类专利专业素质的审查员,对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上困难重重,导致商业方法专利审查的重点就前置于可专利性上

在道富案后,萌生了大量的商业方法专利申请,而已知技术的缺乏导致许多授权专利的质量降低。同时,也有许多NPE公司借机利用低质量但难以规避的专利试图从实体企业身上谋利。

标准化建立

2008年,Bilski v. Kappos案中,CAFC推翻了State Street Bank案中给出的能产生“有用、具体和有形的结果”作为可专利性测试的标准,而是提出了“机器-转换测试法”的概念,即,发明需要与某种机器相关联、或者将一个物质转化为另一个物质,才具有可专利性。由此,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方式走上了标准化之路,只有满足测试法的专利申请才可以获得专利权。

去标准化

依然是Bilski v. Kappos案,在2009年的再审过程中,全体法官一致同意驳回上诉,判定诉争发明为不可专利主题。多数意见表示无论是“具体、实用、有形”的测试法,还是“机器-转换测试法”,均不能作为判定商业方法可专利性的唯一标准。尽管当时社会呼吁最高法院借机重定商业方法的测试法,但最高法院在否定了“机器-转换测试法”后,并没有制定出新的测试法。因此,Bilski v. Kappos案被视为美国商业方法专利审查去标准化的里程碑,美国的商业方法专利自此开始走向了去标准化的道路。

再度严格

2014年,在著名的Alice Corporation Pty. Ltd. v. CLS Bank International案中,最高法院将Mayo两步法应用于涉及减轻交割风险的计算机实现的过程、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权项,由此判断系争请求项的适格性。在测试过程中,最高法院认为系争请求项使用通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方法,属于抽象概念,同时也没有对计算机本身的功能进行改进,抽象方法与计算机硬件相结合并没有改变其本质,因此仅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概念不属于可授权主题。在此案之后,大量计算机软件专利根据该判例被无效,商业方法类专利的申请和授权量也急剧下降。

#后记 从CONTENT EXTRACTION vs. WELLS FARGO BANK案可以看出,在目前对于商业方法的审查标准下,如果仅仅是利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概念而没有对计算机本身进行功能性的改进,是无法通过Mayo两步法的测试,即不满足适格性要求的。因此,专利工作者在撰写商业方法类专利的申请文件时,在利用计算机实现抽象概念的同时,还应当对计算机本身作出改进,例如在Enfish, LLC v.Microsoft Corporation案中,系争请求项的技术方案对计算机操作方式作出了具体改进,从数据库层面改善了计算机的性能,从而符合适格性的要求

另一方面,正如本文开头所说,专利法的目的是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因此关于法条的修改与解读均离不开时代背景。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现代,专利工作者更需持续学习关注判例及司法修改动态,不断跟进研究,及时调整申请撰写策略,才能免于被动,构建牢固的专利围墙。

* 以上文字仅为促进讨论和交流,不构成法律意见或咨询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