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PLab医药专利研究-小分子专题:肾癌靶向疗法的里程碑Sutent®
2017年11月,FDA批准辉瑞Sutent^®^的适应症扩展申请,用于辅助治疗复发性肾细胞癌成年患者。自2006年首次获批上市以来,Sutent^®^目前已经是晚期肾细胞癌的标准疗法,这次批准也标志着Sutent^®^成为该病症患者群的第一个维持疗法。
TiPLab医药专利研究-小分子专题:PARP抑制剂Talzenna
2018年10月16日,美国FDA宣布批准辉瑞公司的新一代PARP抑制剂(商品名为Talzenna)上市,用于治疗胚系(遗传性)BRCA突变(gBRCAm),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这是迄今为止,FDA批准的第4款PARP抑制剂。
TiPLab医药专利研究-小分子专题:首个肺癌个体化治疗药物Xalkori® (crizotinib)
2011年8月,FDA批准Xalkori^®^ (crizotinib)用于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成为首个针对ALK进行靶向治疗的药物。该药目前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获得批准,被公认为ALK阳性的晚期NSCLC一线标准治疗药物。
信立泰专利挑战成功:阿斯利康替格瑞洛晶型专利被宣告全部无效
2017年11月22日,专利复审委员会做出第33975号无效决定,宣告阿斯利康的第200610002509.5号中国专利全部无效。继今年10月保护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的化合物专利ZL 99815926.3被宣告全部无效后,阿斯利康在替格瑞洛的晶型专利保卫战中又输一局。
专利挑战成功,华海药业帕罗西汀在美首仿获批
两个月前,华海药业的帕罗西汀胶囊以首仿身份获得美国FDA批准,一时间业界欢呼雀跃。毕竟,这件事代表了以下的罕见组合:中国企业+成功挑战专利+在美获批+首仿药。那么,从帕罗西汀胶囊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些什么呢?
IDO抑制剂
信达生物花大价钱购买中科院有机所IDO抑制剂一事使得IDO抑制剂再次成为舆论的焦点,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DO抑制剂近年来一直是制药企业看好的潜在免疫治疗药物之一,那IDO抑制剂为什么这么火?在全球市场的主要玩家是谁呢?中国的IDO抑制剂能否脱颖而出呢?
进击的Acular
专利应永远服务于产品和商业目的,好的专利组合能够在药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在产品研发的道路上,当把产品的持续改进、专利策略和市场独占期结合起来利用时,往往能够充分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Acular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从1992年首次获批上市,到2009年Apotex的仿制药登上历史舞台,依靠持续创新+专利组合+市场独占期的相互支撑,Acular在17年中一路高歌猛进,并仍在续写辉煌。
Imbruvica-Ibrutinib依鲁替尼
作为一个重磅孤儿药,依鲁替尼(Ibrutinib)在FDA审批过程中就获得了三个加速通行证,并创下了21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额。孤儿药虽然受众群体不大,但也存在着巨大的机遇,依鲁替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Tecfidera-富马酸二甲酯
Forward Pharma和Biogen都抓住了他人未看到的机会,并目标明确、策略清晰地进行了主动布局。双方握手言和无疑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但未来,仍然危机四伏。
“新剂量”的专利保护:由Tecfidera的专利纠纷谈起
对于新药产品而言,即使最基础的分子(例如,化合物本身)无法被专利保护,还是可以通过医药用途及方法专利获得竞争优势地位,这无疑凸显了所谓“外围”专利对于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于改进主要在于给药对象、给药形式、给药剂量、时间间隔等特征的技术方案,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保护策略应根据各地相应的法律实践有所区别。